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胡紫桂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70年代枣庄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7-05-03 09:53:45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作为70年代代表书家之一,我一直很自豪。这种自豪既不是来自我本身的书法水平,更不会是我个人的其他方面,而是来自于“70年代书家”这个群体,能够忝列其中,是我的无上荣耀。

  我依稀记得:“70年代书家”概念的最早提出,应该是本世纪初,是在顾工先生的首倡下,针对书法界的1970——1979年出生的青年书家群体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称谓。到2002年的正式创立,至今已走过了5个春秋。5年过去了,今天迎来第九次作品展览。在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都正在慢慢变老。

  也许很多人都会产生疑惑:我们不正当盛年么?怎能言老呢?所以,我有必要先解释一下这老的原因。

  我在这里所说的“老”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生理上所带给我们的岁月痕迹;二是我们的艺术创作和理论修养,在岁月悄悄流逝的同时也正逐渐走向成熟。从今天展出的这些作品中可以证明,从近年来一些重大展览的获奖、入展人数中可以证明,从我们这个队伍中不断增加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更可以证明。这就是我所说的“我们都正在慢慢变老”的本意所在。

  因而,我希望我们都尽快地“老”起来,让我们整个群体的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学术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变得越来越“老”。

  由于时代的原因,70年代书家相对于60一代、80后书家有着更多方面的优势。关于这一点,顾工先生在他最近的《70年代书家——群体的价值》一文中有详细的说明,在此,我便不再重复。

  应该说,70年代书家对传统的深入程度是大家所公认的,在作品中大都能窥见师法与借鉴的某种痕迹来,当然也各具个性。我认为:70年代书家群体对传统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虽然因客观原因还有极个别70年代出生的优秀书家尚未进入这个群体,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能够当之无愧地代表70年代这一年龄阶层的书家整体创作水平的,当是“70年代书家”群体。某些时候,我甚至还偏执地认为:通过了解“70年代书家”群体的创作状态,便可窥见当代青年书家的整体创作状态之一斑。

  刚才讲到“70年代书家”对传统的深入程度,应该是褒义的。都知道传统是根本,是我们赖以创作的技术性基础。但是,我们是不是一旦离开传统便无路可走?是不是除了传统,书法创作便无从谈起?

  近年来,由于工作的原因,我频频与美术界接触,尤其是当代艺术界。最初我是以一个局外人或旁观者的心态来对待的,但时间一长,却不由自主地被熔入其中,后来还参与了他们组织的与书法相关的行为艺术,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有得到了一些启发,也萌生过一些冲动。

  因此,我常常独自沉思:书法是否也可以进入当代艺术?如何切入?现代书法创作是否是我们另外的一条发展道路?在未来掀起现代书法热潮的弄潮儿中,是否有我们“70年代书家”的力量?

  我想,答案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我认为,现代书法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少字数的放大书写,结构夸张变形以及墨色墨韵的变化上。的确,简单的放大,恣意的裁剪,粗大的线条,黑白块面的构成以及墨色墨韵的效果是能带给我们暂时的震撼与冲击。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这毫无意义的视觉表象时,还剩下什么呢?

  我们是否还可以寻求到一种以书法元素为表现手段的观念性书法?或者是主题性书法?我们可以不拘成法,甚至不择手段,用宣纸毛笔也好,用其他材料也罢,用行为表现也可。以此来表现我们的社会,我们当今的时代,一个有意义的事件,或者一种精神……

  关于书法的当代性思考,我个人目前还只是有一些模糊而朦胧的冲动而已。借今天这个机会提出来,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并真诚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讨论。

  谢谢大家!

  胡紫桂

  7月27日草于2513次列车旅途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胡紫桂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